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

該是準備辯論服貿的時候了...

這幾天一直有股衝動想建一個網站,整理二方的論述.但評估了一下,若是二/三十年前,我會做,但現在已不太有那個時間及體力做這樣的事了.希望有人可以作這樣的事.若有人已在整理了,也請告知我一下網址.要一一找到相關論述頗花時間.該是辯論服貿的時候了,二方都該去讀讀對方的論述了,或是該花點時間寫出你的論述了.這是難得一次的全民公民教育.希望不要簡化成[贊成]與[反對]這種二極式的分法,有人問我是反服貿,還是贊成服貿,我反問為什麼贊成服貿?為什麼反對服貿? 說實在的,有極高的比例都沒有去了解服貿及對方的論述. 很希望能促成[公民憲政會議],這是難得的全民公民教育的機會. (也希望整理的人能順便整理一下之前的EFCA及兩岸航線守住國內線協議,以及香港經驗,韓國與大陸談判的經驗,由於之前這不是我的專業,很少去接觸這些,現在引起我的好奇心了,但要找到相關論述對我來說頗難的,或許我該來組一個研究團隊研究服貿對台灣環境的衝擊,也順便深入了解一下此議題)

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

雖然同意學生的二個希望具體討論議題,但現階段建議以[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公開辯論服貿]為宜,
這樣的訴求簡單有力,所有民眾都很容易懂,相信支持度會很高,馬/江除了可在會議名稱上作反應(也很可能他們也贊成,這可當作他們未來重啟談判時下台階用,不會面子掛不住),實在想不出他們還有什麼立場拒絕.

學生目前的二個具體討論議題:
第一,先訂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後,才能審議服貿;
第二,所謂退回服貿,是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之前,服貿要從立院退回行政院,等到立法完成後,才能實質審查。

1. 當開始公開辯論時,其實連第一條都還沒討論到,在討論法源依據時,民眾就能了解為何要先訂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(或其他名稱).現階段我向朋友解釋,都要解釋老半天才能讓朋友懂.不宜在現階段作此訴求,作此訴求反而給馬/江借口,甚至用來誤導學運的本質.反而被不了解的民眾所誤會.我相信有九成以上的民眾不懂這二項背後的意義.既然是公共議題,一開始宜用較簡單的訴求,較能爭取更多民眾支持.而當民眾了解這背後的意義後,就會支持第一個訴求,也可順勢一併在會議中討論.

2. 既然是[公民憲政會議],已很接近行使直接民權了(其實若如此和平的學運能促成此事,我就已非常佩服了),在這樣的會議又有什麼不能談的.何必堅持要求立院退回服貿給行政院,反而應該用這個會議跳過二院,來突顯立法/行政二院的失職.況且目前民眾想知道的是服貿為何不好?或是為何好?可以同時討論第一項,但不宜延後討論服貿,反而可能澆息民眾的關心.甚至失焦.其實召開這個會議,也能幫馬/江解套.當重啟談判時,這個會議的位階不小.雖然還沒有法源,但在普遍認知上是高於二院,那時馬總統也有台階可以下.雖然非常痛恨他們使用暴力對付學生,但當重啟談判時,我們還是得合作對付大陸的談判.

得準備上班了... 

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

希望能早日公開辯論服貿

希望能早日公開辯論服貿,不要走向二個極端.
贊成公民憲政會議,換個名字也行.這個方案我覺得最好.
再其次是回聯席會+開放各界參與討論+直播.我並不喜歡這個方案,還是覺得前一個方案較好.不過,若不能採前一個方案,只好退而求其次.
不贊成在院會逐條討論,院會一般是審聯席會的決議,頂多立委各自表述,然後表決,這不具逐條審查的意義.
也希望借由這次的公開辯論讓全民上一次公民課.全民也能理性聆聽雙方的意見/問題及答覆,找出對台灣共同未來較好的路.我們並不希望走香港模式,讓年青人更沒有未來.江院長應該要有更好的論述可以說服我們.而思維也不該只是放在增加GDP,讓富人愈富,年青人反而更沒有未來.財團的獲利應該建立機制與全民分享.而可能受害的行業如何扶助也應明確的承諾與交代,重啟談判更應該列入選項,看韓國與大陸的十輪談判.而這種不交代清楚就要全民接受的重大條約,如何期望大家接受.
下一代的年青人關心的已不是藍綠了,而是他們的未來.希望下一代能多多參政,我們這一代雖然經常聊政治,但在上一代白色恐佈時代的陰影下,即使非常痛恨及厭惡政治,仍然抱著遠離政治.這樣很難期待政治會變好.
我去北歐參訪,正好碰到在選市議員,選舉人口約50萬,選70席,但有9百多位候選人,這在台灣是很難以想像的參選人數,但那是一個安靜的選舉.理性的辯論如何讓大家的共同未來愈好.希望沒有藍綠的下一代能合作邁向這樣的一個公民社會.大家共同的未來需要大家共同關心及合作.

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
全球xxx前十大公司新聞...感想

今天看到全球xxx 前十大公司之類的新聞,頗好奇有沒有人統計歷年來前x大佔全世界總體經濟的?%. 古時候[富可敵國]只是形容詞,但這早已是事實了,一個人的財富就超過好多國家一年的總體經濟.我的上一代作生意講道義講人情,現在因富可敵國,已不講人情道義了,只看佔有率/營收.國內食安問題也是如此.只向錢看,.本來在柑杍店看到[自然牧場]的蛋標榜[自然]放養.雖然貴,也曾支持了一陣子,沒想到原來是騙人.只是[廣告]手法,GMP的理事長原來一點也不GMP.一切向錢看.其他的都不重要了.大企業原來是這麼[大]起來.本來應該多元發展,但經濟已愈來愈寡佔.資本主義也愈來愈極端.永續發展是要 "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." (Our Common Future, 1987). 這恐怕是唯一全世界學界針對[永續發展]都認同的定義:這一代的發展不能影響下一代發展....但這似乎已像是天方夜譚.本來世界在進步,應該一代比一代好.但現在覺得是否世界反而已開始在向下沈淪了.或許這也是宿命,成長的另一端就是向下沈淪.

不過,從正面看,這次食安事件也有其正面的效果,應該往後這些[大]公司會較有道德一些了.
希望如此,希望不要過一陣子大家就忘了,它們又故態復萌.

有時也有點無奈,由於寡佔,我們似乎也很難脫離這些大公司.像我已頗討厭Google/facebook.但仍然還在用它的blog/gmail/browser.想換,但又不知那裡可以換? 感覺自己似乎也成了幫助這些大公司的共犯,但又不知又能往那去?  真傷腦筋.

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今早看到這個新聞:宏基大虧131億....

今早看到這個新聞:宏基大虧131億.... 很遺憾看到這個消息.

以往追求硬體的速度,每x個月快一倍,雖然加速PC成長,但也加速硬體界走下坡.
大家追求成長,其實成長的另一方肯定是走下坡.就像工程師追求自動化.
而自動化反而讓工程師失業.

這個世界變動愈來愈快了.硬體已快到不太需要再快了.
速度已不是卡在硬體了.甚至也不是軟體,除了寫driver的人
已不會人用Assemble language寫程式了(聽說也有不少資工系已不教了).
甚至c/c++的也逐漸被其他語言所取代了.
本來是卡在網路的速度. 但網路的速度也迅速在改善中.
目前來到了App的時代了.而App的時代會有多長呢?

世界變得如此快.老舊的政府及管理階層都已無法適應及調適了.
氣候變遷也是如此,變遷比十年前所預期快多了.
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,不但政府/管理階層都無法調適,
這一代的父母/老師其實也大部分自己都無法適應.
千萬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去教小孩了.
美國也在沒落了,也千萬不要再用美式思維來治國/治校了.

只是看新聞的感受, 要上班了...

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無名小站關站的感想

由學生的post知道無名小站即將關閉的訊息,有點訝異那麼快.
2005年移出交大,2007年被Yahoo 併購.2013年終止服務.由於是交大的產品,
我也有一個blog在其上,沒想到這麼快就結束了.以前百萬或千萬用戶就已經很多了,
其實那個時代有很多元的發展.但現在似乎連上億用戶都不太能生存.
前陣子MSN是在仍有三億用戶時關掉我就有點訝異.
現在的世界似乎愈來愈朝贏者全拿的情況發展,這也是我一直很擔心的發展,
雖然贏者不會永遠是贏者,Nokia就是在短期內由第一掉到...
但取而代之的只是更大的贏者.美國有托拉斯法,當年看著AT&T被政府硬拆成數個較小的公司.
之後用來應付微軟時就無效了,而現在的大公司是跨國的.這個法早已是參考用的.
最近報導矽谷已失去當年的精神了,當年的矽谷有別於華爾街,讓人耳目一新,
Google也是標榜no evil. 但慢慢的已變成另一個華爾街了,甚至更恐佈,
原來對Google有很好的印象.但看它對待對手的方式,
以及這麼大的公司居然也想去搶低收入計程車司機的工作.
實在...

該找個時間研究一下blog/email要搬到那裡去了, 不太想放在Google了.想搬家了.
但我看很難找到了.希望社會企業能迅速興起...

只是感想.要去上班了. 這個議題不太有趣,也管不動,只是寫寫感想.不聊了.

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

愛廸生不是菁英教育的成果

今早看新聞,建中校長及不少重量級的大學校長出面要求要增加菁英教育的資源,並舉了愛廸生當例子.這頗有趣,沒想到會舉他當例子.其實愛廸生根本不是菁英教育的成果,甚至是被學校放棄的劣等生,在學校還被老師罵.才被帶回家自己教育.其實不少所謂的菁英,都把學校放棄了.
包括剛過世的賈伯斯.菁英教育應該檢討一下為何教育不出這樣的菁英.
教育經費不足確實是國內普遍的大問題,是應該給予重視.
尤其教育是百年大計,是我們的未來.應該給予重視.
但面對此問題,更不能因此把錢投入所謂的菁英教育.
那只是加重其他學校更不足的現象.
國內教育及其他預算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稅基嚴重錯誤..
大家都知道企業交的稅比一般人少,這是一件頗反常的事.
本來多賺錢的企業本來就應多負擔一些稅,但在國內往往反而較少.
其實國內大企業若能依一般公司的稅率繳稅,
恐怕只要一家大企業多交的稅就可補足教育預算的不足.
[真的,雖然我沒有去細算,但有可能只要一家就夠了].
可惜,我們的政府向來不敢得罪有錢的企業.

本想寫個文章投書.但今天頗忙了,要去上班了.以後有空再談.